近日,中国服装协会“2024行业百企发布”名单正式揭晓。全国共有130家企业进入名单,其中:江苏34家,浙江26家,山东、广东各15家,北京、福建各8家,上海、四川各5家,河南、湖南各3家,山西2家,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安徽、湖北、重庆各1家。
重庆立泰服饰集团(下称“立泰集团”)入选中国服装协会2024行业“营业收入利润率”百企名单,成为重庆市服装行业唯一上榜企业,充分展现了立泰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。
2024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,立泰集团积极顺应市场变化趋势,优化经营策略,通过产品高端化提升附加值,以生产智能化降本增效,有效化解了行业下行压力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。
智能创新:重构产业生态的科技引擎
立泰集团以“生产智能化、管理数字化、服务个性化”为突破口,先后投资5亿元建成30000平方米智能工厂,引进德国、意大利等国的先进设备,实现服装年产能1500万套的柔性化生产。通过部署5G+互联网平台,搭建全域营销体系,在生产效率、产品品质、交付周期、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均实现大幅度提升。
在技术研发领域,立泰集团突破传统制造模式,创新性推出校服征订平台,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尺码、偏好等信息,实现订单管理、生产排期、物流追踪的一站式服务,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。
多维服务:打造全价值链的客户价值
立泰集团以“塑校园品位形象,让校服赋有灵魂”为使命,构建覆盖产品、服务、文化的立体化价值体系。在产品端,集团不仅有全学龄段、全系列、全品类校服及配套产品,还有工作服、职业装、工装等多品类服装的定制加工服务,以30余年匠心工艺锻造不凡品质。
服务层面,立泰集团打造“设计-生产-售后”全周期服务矩阵:
个性化定制:专业团队提供一对一方案设计,满足学校、企业文化特色需求;研学赋能:建设综合性研学基地,开设特色课程,年接待学生近万人次;细致服务:十大售后服务体系,全程为学生的校服穿着体验保驾护航。
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领者,是推动服装制造强国向时尚强国跃迁的骨干力量,对中国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。在未来发展中,立泰集团将紧紧围绕“科技、时尚、绿色、健康”的发展定位,通过管理赋能、科技赋能、数字赋能,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,持续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同时持续深化业态创新、智能升级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形成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的产业新势能,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。
4月10日,ISUE国际校服·园服展(上海)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璀璨启幕,重庆立泰服饰集团(下称“立泰集团”)以行业领航者之姿,携时尚校服臻品与创新定制解决方案,强势登陆上海世博展览馆H2馆2A51展位,在浦江之滨奏响中国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。这场汇聚全国校服、园服行业智慧的盛会,见证了众多企业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突破,书写中国校服行业的崭新篇章。
34年深耕铸就行业丰碑,“领军人物”诠释工匠精神
开展首日,立泰集团被评为“全国星级标准校服生产基地”,董事长张敏书荣膺校服行业“致敬十年·卓越领军人物”殊荣。两项沉甸甸的荣誉,既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崇高礼赞,更是对"中国校服产业升级"的生动注解。自1991年集团创立以来,张敏书董事长以"诚信为先,品质为本"为经营理念,率领企业完成从西南地区头部到全国知名品牌的跨越式发展。34年间,立泰集团构建起覆盖设计研发、智能制造、AI+物联网的全产业链生态,服务3000余所院校,为千万学子提供品质校服。
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升级,智慧校服定义行业未来
在同期举办的“新质生产力与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”上,立泰集团董事长助理杨永雄的专题演讲引发强烈共鸣。他讲到:“当校服产业遇见新质生产力,我们正经历从‘制造’到‘智造’的质变跃迁。立泰集团通过‘五部十中心一基地’建立校服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;构建‘五大平台’加速企业数字化升级,为行业树立品质管控新标杆。这些创新实践,正在重新定义‘一件校服’背后的技术含量与人文价值。
时尚与传承交融,定制方案彰显文化自信
展会现场,立泰集团呈现的全系列校服引人瞩目。设计师团队巧妙融合现代美学、传统纹样与匠心剪裁,辅以环保面料,打造出既彰显文化底蕴又充满未来感的校服作品。针对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研发的定制化解决方案,更体现了"一校一韵"的设计哲学——从巴渝山城的层峦叠翠到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,立泰集团致力于让校服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流动名片。
站在新的起点上,立泰集团正以“科技+文化+服务”的三维创新矩阵,推动校服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。正如张敏书董事长所说:“34年行业深耕,我们不仅是校服的制造者,更是校园品位的塑造者,每一件校服背后,都是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和教育未来的承诺。”
近日,由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、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服管理专业委员会、ISUE国际校服·园服展(上海)组委会联合主办的“首届全国校服行业商协会行业发展工作研讨会”在服装名城——福建省石狮市成功举办。作为服务全国1.5亿青少年学生的千亿级市场,校服行业既是教育装备的重要组成,也是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高地。面对低效竞争、地方保护与标准参差等桎梏,此次研讨会汇聚全国行业领袖、专家学者及商协会代表,共探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,为区域协同与行业革新注入新动能。重庆市教育装备协会校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、重庆立泰服饰集团(下称“立泰集团”)董事长张敏书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。
行业现状:机遇与挑战并存,呼唤破局之道
校服行业横跨教育与纺织两大民生领域,承载着“衣以载道”的育人使命。当前,我国校服市场规模超千亿元,但行业集中度低、区域壁垒突出、质量标准不一等问题长期制约发展。部分地区因地方保护导致市场碎片化,中小企业在低价竞争中疲于生存,而头部企业则受限于招投标机制的不透明性,难以发挥规模效应。张敏书在专题发言中直言:“校服行业亟需从‘量’的扩张转向‘质’的飞跃,以协同创新打破内卷,以开放格局重塑生态。”
成渝协同:以国家战略为锚点,赋能产业升级
作为校服行业核心企业代表,张敏书重点剖析了区域协同对校服行业的战略意义。他指出,重庆校服产业依托独特气候条件与政策支持,已在功能性面料研发、智能化生产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;而四川作为人口大省,教育装备需求旺盛,两地联动可构建“研发—生产—服务”一体化产业链。
他进一步强调: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“第四极”,不仅是“一带一路”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枢纽,更肩负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使命。成渝协同绝非简单的市场叠加,而是通过政策互通、资源共享、标准共建,打造跨区域产业共同体。”
破局路径:双轮驱动,构建开放生态
面对行业痛点,张敏书提出“双轮驱动”战略:对内深化协同,对外拓展全球。对内,以协会为纽带,推动行业自律与标准升级,他呼吁强化商协会的枢纽作用,整合校服企业成立“产业联盟”,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原料成本,共享设计资源提升附加值。对外,借势双城开放优势,打造国际化品牌。依托成渝作为国际门户的区位优势,不仅要让中国校服走出去,更要走进去、走上去,成为全球校园文化的符号。
从巴山蜀水到东方米兰,首届全国校服行业研讨会的思想碰撞,为行业注入新思路。而立泰集团经过30余年的行业深耕实践,正以破局者的姿态,推动一场从区域到全球、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变革。校服行业将突破地域局限,以更高标准、更广视野、更深协同,迈向‘中国制造’向‘中国智造’的跨越。未来,随着区域协同深化与全球化布局加速,中国校服产业必将成为教育强国与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,书写新时代的行业华章!